Hi, 你端節午過得好嗎?我早上幫權自強老師新書【行銷這樣做就對了】寫序。下午一直在研究,微軟的Teams怎麼用,有客戶要把實體課改線上。
上網買了直播用綠幕,以及電動剪髮器。我之前三週剪一次,這次兩個月未剪。我用剪刀先把兩鬢切齊,等電剪器來(如果我沒貼照片,你知道發生什麼事)。
然後就明白,以前的媽媽們,為什麼都本領高強。我相信疫情期間,你一定多少增加了些本事,對吧?我們哪兒都去不了,卻開始一場內在的能力探索。
表面上是環境所迫,但對我來說,這卻像是另類打卡。
能夠自己剪頭髮,
能用吉他彈出聖桑天鵝前半段,
能做出連吃四餐都不膩的咖哩飯,
能燉出有幸福感的蒜頭香菇雞湯,
除了Zoom又學Teams......
昌平盛世,這些說不定我們不會期待,也不會探索。
我對於那些不能改變的事,都是第一時間就接受。
疫情發生,就是不能出門;誰誰誰跟你,就是沒有未來;你認真做事,結果就是不如預期......
這些叫【沈沒成本】。
我通常就當是做公益,盡可能放下,不要再花時間、花情緒,更不要讓那件事,改變自己的為人。
我會想,都到這田地了,能做什麼讓自己開心點,讓局勢好一點?
上面,就是我做的。
我原本就善於獨處,這期間發現,就算需要長時間獨處,我好像也還行。
有些報導說,缺乏社交,對一個人的身心有影響。
我想,一個人應該是接受了這樣報導,才不自覺允許那樣的【規則】影響身心。
一種自我實現預言吧。不然,那些在山裡閉關修行的大師,幾年不跟人社交,身心不就糟透了?
恰恰相反,對吧。
我很慶幸,我沒有那樣的【規則】。
其實,想說的只有一個,在這樣的環境下,你我還是有選擇的。
我們可以選擇怎麼看,也可以選擇怎麼做。
晚了,但還是說聲:端午節快樂。